老朋友正峰告訴我,他終於可以退休了。
啊?我忍不住想要照照鏡子,和我年齡差不多的他要退休了?這麼快?曾經是青年才俊的正峰已屆退休…
「二十五年了,我終於忍到可以領退休金!」他一向疲憊的臉露出放鬆的微笑:「我真恨這個工作,終於可以離開!」
(不好意思,在此不能透露他做的是什麼鐵飯碗工作,只能說,當年他也是努力考試考進去的。他的憎惡純屬個人好惡。)
我還是問了他可以領多少退休金。說多不好,說實在的,如果是在台灣,以平均壽命來算,没有三千萬台幣實在很難退休,他只能領到此數的十年之一。
「那麼退休之後你想做什麼呢?」我問。
「我…還没想到…先休息一下吧…」他說:「總之,我解脫之後,就會有很有自己時間了。」
****
日本朋友小希正為一事苦惱──她的媽媽在爸爸退休的前一天,也跟著遞出辭呈。她要離婚。
根據日本新的離婚法,結婚夠久就可以領走丈夫年金的一半!自此熟年離婚非常流行,有接近百分之八十的離婚請求,都由女性提出!
小希本以為他們還算是恩愛夫妻呢。爸爸因公務繁忙很少在家,在家也很少說話,通常是一臉通紅的回來,倒頭就睡;媽媽一直是個盡職的家庭主婦,對爸爸說話總是很客氣,從没當面抱怨過爸爸。
「没想到媽媽說,她一直被爸爸當成空氣的日子已經忍了三十年了!我們長大了,她要過自己的日子!」
****
這兩個例子,一是退休,二是離婚,風馬牛不相及,卻有共同點。
一個忍了九千天,一個忍了超過一萬天──他們都因為某個「不得不」的理由,忍功堅強。
正峰捨不得一個社會公認的鐵飯碗,當全職主婦的小希媽媽擔心的是孩子,還有離開之後一時會失去經濟上的供給。
他們都不是個案。在等退休的人很多,暗暗渴望老的時候想要獲得自由的伴侶也不少。
划得來嗎?
如果我們有一點成本概念,來看看這兩件事情,就知道,完全划不來!
為了一天,忍了一萬天,也不快樂了一萬天!
過程中難道只有忍耐這件事可做嗎?如果他試著轉化自己的心態去愛這個工作,結果會不會有所不同?如果她願意多一點溝通,是不是可以點醒悟性比較遲鈍的老公?
想一些積極的作法讓自己開心一點,而不是把自己關閉起來,忍啊忍?
如果試著轉化心態,還無法愛這個工作,愛這個人,那麼,也不該忍一萬天,早該走了,不要再辜負自己的時間,或對方的時間。那個工作會找到更適合的人,而他也有機會早點找到可以陪他終老的人,這才是負責任的作法吧。
不管做什麼事,還是要有成本概念,尤其是時間成本的概念。浪費時間慘過浪費金錢。